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《童蒙止观》看天台止观修习法要

    方法。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。应当如法修行。(五)发露先罪。(六)断相续心。(七)护法心。(八)发大誓愿度脱众生。(九)常十方诸佛。(十)观罪性无生。  通过忏悔后,如何知罪障消除呢?有五种知重罪灭相...修止观时,第一要弃贪欲盖。若心生欲念,念念相续,就无法入禅定,因此觉心,宜急弃之,安住正念。  二、弃嗔恚盖:此瞋火烧人,最为厉害。之瞋,能烧尽菩提之种。足见瞋是失佛法之根本,坠恶道之因缘,是...

    悟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554983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3)

    就是正。心若正,必须在一未生前着眼。正即中,喜怒哀乐未发则中,“正”可视为:“心有所愤懑则不得其正,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,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,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。”  此心若正,则烦恼障(惑)、业障...(无明烦恼)。  纯印老人心无爱憎空却了我相,对人无分别、是非、邪正之想,空却了人相、众生相,行善随缘无攀缘心亦无行善之想、不留行善之,空却了寿者相。世间人无不是心存对待之法,如邪与正相待立名。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2955086.html
  • 朝鲜民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

    宗派  知讷(1158—1210),俗姓郑,自号牧牛子,8岁出家,年25在僧科考试中中选,在昌平清源寺学寮读《六祖坛经》,至:“真如自性六根,虽见闻觉知,不染万像(按,今本作“境”),而真性常在。”心下有悟。曾在下柯山普门寺读《大藏经》,得读唐李通玄《新华严经论》,对华严宗圆顿观门十分赞赏。后居公山居祖寺,立“定慧社”与同道好友坐禅修心。他在《劝修定慧结社文》中说:“迷一心而无边烦恼者众生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1155552.html
  • 慧能与“无相戒”法

    当时许多人都循着它的路子去把握真心,把真心作为总源头,将修为方法看作是可以取给于己、不待外求的,慧能也接受了这一思想,认为真如佛性是自性意念的本体,“真如是之体,是真如之用。性,虽即见闻觉知,...这就为以后对戒律的适时应机的解释和应用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。  从早期僧团的形成与发展来看,分歧与冲突也主要是因戒律的问题而。因佛陀并不认为戒律是一成不变的,戒律之成立并不一定是以佛自己所制作为唯一...

    无相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2556206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2)

     (2)随时随地,觉察身口意三业任何所的过失,当下除灭,不生相续,一顿忏,往后不造,便心念清净安然,这是行持上的真忏悔。   (3)了悟妄即是真,碍即是通,一切罪业即是解脱,一切平等,本来如是,...”的四宏誓愿以及能体现成佛度生,包括菩萨一切法行的大愿。   (2)随时随地,在心动之际,在面对众生之时,在学修佛法,弘扬教观等一切作用处,都以大愿而体现慈悲精神。   (3)不用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3156408.html
  •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

    ,心是话之头;从心,心是之头;万法皆从心生,心是万法之头。其实话头,即是念头,之前头就是心。直言之,一未生以前就是话头。由此你我知道,看话头就是观心,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,看父母...不知去向:旋又复,仍如是看:念若不,只看着。久久纯熟,看到一不生,即与般若相应。”(刘洙源《佛法要领》)   元音老人曰:观心最重要的是,你时时要看着念头处,也就是集中心力,看着一未生时光景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656523.html
  • 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

    。其《年谱》中云:“又复:佛祖道场,衰败至此,全滇僧规,堕落至此,发愿在山结一庵,以接待朝山者;又为地方子孙庙所禁,思之雪涕。” (见《虚云和尚年谱》第六十六页)  又经二年,至1904年,...诸比丘默然不对。如来是时复三告诸比丘。我今欲受新岁。然我无过於众人乎。是时尊者舍利弗。即从座长跪叉手。白世尊言。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。所以然者。世尊今日不度者度。不脱者脱。不涅槃者令得涅槃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756648.html
  • 平常人法语集

    心地修,远离于一切忆想之分别,解脱诸动,是净持佛戒。  心经也是心法,应从自心地修,观心如幻,五蕴皆空。故古德曰:达摩西来无一字,全凭心意用功夫。  91、佛法本无大、小乘之分,大乘门中亦有小...故此教非一般宗教。是真理之教,至今我辈有缘见识到佛教,均为教相之功。   6、法界本体,非善非恶,善恶平等,清净无染。当外观身外之境,若无杂念,亦不受外界所染;外界无自性性故,亦当不能染,再内观此不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856650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1)

    生我之时谁是我?”  达摩祖师年少时,  因领悟须菩提这句话,  而出家之。  未生我时,尚未有身体,不会认不清自我。  但出生后,有了身体,误认身体为我,  而迷失了“宅中王”,  即住在身体内...疲惫,心念则复,   故痴定是时出定,时入定,不能常定,故不名禅定。   若百物不思,令断绝,是名法缚,不名禅定。   佛性无染、无净,无缚、无脱,无乱、无定,  凡圣无异。   禅则有浅有深,(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256667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2)

    菩萨戒行者明白此一事实后也就很重视心动!所以,菩萨戒的要求比南传佛教的戒律严格太多,密宗戒更不必谈,更严于菩萨戒!您认为呢?  答:大德所言之戒,是无法让众生不犯心,只是单向以戒来治犯心,这样的...,使心不,是名断灭。虽断灭了烦恼,同时也灭了菩提,因烦恼性与菩提是同一心体!若能知烦恼是幻生的,即能于顺逆诸境中,生出清净智慧(般若),般若一出,烦恼将自泯。若能了知烦恼本然无生,今所现之烦恼实是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656671.html